除了甲醛,室内空气中还存在多种有害物质,它们可能来自装修材料、家具、日用品或室外污染渗透,对健康尤其是儿童、孕妇和老人等敏感人群构成威胁。以下是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和危害:
一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
VOCs是一类包含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总称,常见成分包括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、苯乙烯等。
来源:
装修材料:油漆、涂料、胶粘剂、防水材料等。
家具:人造板材家具(如密度板、刨花板)使用的胶粘剂会释放VOCs。
日用品:空气清新剂、杀虫剂、化妆品、清洁剂等。
危害:
短期暴露:引起眼睛、鼻腔和喉咙刺激,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症状。
长期暴露:损害肝脏、肾脏和神经系统,增加患癌症(如白血病)的风险。
检测标准:
根据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(GB/T 18883-2022),总挥发性有机物(TVOC)浓度应≤0.60mg/m³。
二、苯系物
苯系物是VOCs中危害较大的一类,包括苯、甲苯和二甲苯。
来源:
油漆和涂料:含苯的溶剂是常见成分。
胶粘剂:用于地板、壁纸、家具等粘贴的胶水中可能含苯。
汽车尾气: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。
危害:
苯: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,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。
甲苯和二甲苯:刺激呼吸道,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导致头晕、乏力、记忆力减退等。
检测标准:
苯浓度应≤0.03mg/m³,甲苯浓度应≤0.20mg/m³,二甲苯浓度应≤0.20mg/m³。
三、氨气
来源:
建筑混凝土添加剂:防冻剂中常含氨,随温度升高释放到空气中。
室内装饰材料:如家具涂饰时使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。
生活污染:如厕所异味、清洁剂挥发等。
危害:
刺激眼睛和呼吸道,引起流泪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高浓度氨气可能导致肺水肿、呼吸困难甚至窒息。
检测标准:
根据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(GB/T 18883-2022),氨浓度应≤0.20mg/m³。
四、氡气
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,由土壤和岩石中的镭衰变产生。
来源:
地基和土壤:通过地板裂缝、管道缝隙等进入室内。
建筑材料:如花岗岩、砖砂、水泥等可能含放射性物质。
室外空气:通过门窗渗透进入室内。
危害:
长期吸入氡气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,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肺癌诱因。
检测标准:
根据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(GB/T 18883-2022),氡年平均活度浓度应≤100Bq/m³。
五、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和细颗粒物(PM2.5)
来源:
室外污染:汽车尾气、工业排放、扬尘等通过门窗进入室内。
室内污染:烹饪油烟、吸烟、灰尘、宠物毛发等。
危害:
PM10:可进入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哮喘等疾病。
PM2.5:粒径更小,可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,导致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,还可能影响儿童肺部发育和认知功能。
检测标准: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室内PM2.5年均浓度应≤10μg/m³,24小时平均浓度应≤25μg/m³。
六、生物性污染物
霉菌和真菌
来源:潮湿环境(如浴室、厨房、地下室)、漏水、通风不良等。
危害:引发过敏反应(如打喷嚏、流鼻涕、皮肤瘙痒)、哮喘,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肺部感染。
尘螨
来源:床垫、枕头、地毯、毛绒玩具等积尘处。
危害:过敏原,可引发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湿疹等疾病。
宠物皮屑和毛发
来源:家中饲养的猫、狗等宠物。
危害:引发过敏反应,尤其是对宠物过敏的人群。
七、其他污染物
一氧化碳(CO)
来源:燃气热水器、燃气灶、炭火等不完全燃烧。
危害:与血红蛋白结合,降低血液携氧能力,导致头痛、头晕、恶心,严重时甚至死亡。
二氧化碳(CO₂)
来源:人体呼吸、燃烧过程(如蜡烛、燃气灶)。
危害: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头晕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。
臭氧(O₃)
来源:复印机、激光打印机、紫外线灯等设备产生,或室外光化学烟雾渗透。
危害:刺激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喉咙痛,长期暴露可能损害肺功能。
八、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?
源头控制:
选择环保装修材料和家具,优先购买低VOC、无甲醛产品。
避免使用含苯、氨的清洁剂和空气清新剂。
通风换气:
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使用新风系统或排气扇,增强空气流通。
空气净化:
使用空气净化器,选择具有高效过滤(HEPA)和活性炭功能的产品。
摆放绿植(如绿萝、吊兰、常春藤)辅助净化空气。
控制湿度:
保持室内湿度在40%-60%之间,使用除湿机或加湿器调节。
及时修复漏水问题,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。
定期清洁:
清洁地板、家具、窗帘等,减少灰尘积聚。
定期清洗床单、被罩、毛绒玩具,杀灭尘螨。
检测治理:
装修后或入住前进行专业空气检测,确认各项污染物浓度达标。
若超标,聘请专业治理公司进行针对性处理。